非遗产博物馆的特点

  作者:冯邈才(著名作家、文化学家、天津大学冯邈才文学艺术研究院院长)

  在过去的二十年里,一个全新的博物馆突然进入我们的生活,并且有燎原之势。它的内容、形式和方式给人的感受和认知与传统博物馆有很大不同,因此受到公众的关注和欢迎。这是一个全新的博物馆,直到本世纪才出现在非遗博物馆。

  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起源于21世纪初,是人类遗产观的一大突破和进步,即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我们国家地大物博,文化多样,非遗非常广阔和辉煌。由于时代和现代的冲击,我们更加重视它,因为我们从国家和民族文化的角度来看待这种具有传统和传承意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事业蓬勃发展,短短20年就形成了强劲的保护和发展趋势。中华大地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历史上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全面挖掘、整理、保护和推广。我们可以说,我们的非遗事业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作为收藏和展示不可或缺的地方,作为公众了解不可绕过的地方,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现在大多数非遗之乡都有一个“非遗博物馆”。

  然而,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是一个全新的东西,其性质、特点和方法至今在字典中没有明确的定义。而且之前传统博物馆的收藏大多是物质文化遗产,很少有非物质遗产。如今,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的建设仍处于初创和探索阶段。没有经验,没有规范,没有公认的模式,博物馆学也没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科。没有想法,没有规范,难免幼稚粗暴,互相模仿,互相趋同。如今,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常用的展览方式大多是简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展览。再加上传承人的技能演示,手段非常有限,尤其是非物质展览。显然,这并没有达到严格意义上的博物馆展示标准。因此,有必要对非遗博物馆的重要性和功能进行研究和认识,探讨非遗博物馆的特点和办馆理念。它不仅是现实中非遗事业建设的需要,也是非遗学和博物馆学在学术上的新命题。

非遗博物馆的特性

  在展示传统家具制作技巧的同时,恭王府博物馆辅以昆曲表演。光明日报记者李韵摄/光明图片

  保存完整的信息

  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顾名思义,是为公众提供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欣赏的地方。收藏是它的主要工作。收藏就是保存,就是收集和保护各个地区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见证历史,继续文明。

  但是,非遗产不同于其它类别的遗产,它是一种地方文化;它是一种独特的文化存在,是一种文化个体。对每个非遗个体来说,非遗博物馆都要整体保存。全面、系统、有序、完整地保存这一非遗全信息。这包括它的历史、文化特征和基因、传承人的信息和传承谱系、代表技能、工艺流程、历史经典、工具材料、相关设备、存在方式和覆盖面等。这些信息要么保留在物质遗物上,要么承载在非物质遗物中——如传承人的技能、村庄的习俗、民间传说等。,所有这些都被收集和收集在博物馆里。博物馆应充分收集信息,充分保存信息,科学地展示和呈现信息。我们所说的科学,就是要严格符合非遗的特点和规律。非遗博物馆必须做到这一点。

  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的角度来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完整信息应该保存在两个地方:一是在普查立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中,二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中。文件用文字和图片记录非遗,博物馆用遗物见证非遗物,它们面对的对象不同。文件提供给研究人员,博物馆主要面向公众。但是,面对大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工作,我们需要有文件意识,需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全面的认识,这样才能系统充分地收集具有历史文化价值和见证意义的遗产,从而满足博物馆的专业要求。然而,非遗在历史上大多是一种民间生活,一种自生自灭的文化,缺乏文字记载,没有文献,没有档案。许多非遗的历史都是以传说为载体的。直到本世纪以来,当我们将其视为国家和民族不可再生、必须保存和继承的文化遗产时,我们才开始对文化进行普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进行评估,认定代表性传承人,建立保护体系和相关法律法规。由于仓促,很多地方在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时没有文件依据和科学系统的认知,导致很多博物馆内容薄弱、空洞、支离,缺乏说服力和感染力,无法充分体现非物质文化遗产悠久的历史和深厚而独特的价值。同时,还有许多珍贵的遗迹因为没有被我们认识和发现而仍然消失。

  应说,非遗博物馆还有许多事要做,需要补课,需要提高。补课的内容是学习和掌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知识,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重新调查和收集具有重要意义的遗产,努力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完全保存在博物馆中。假如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完全保存在博物馆里,它还增加了一层意义——保护,这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的重要功能。

非遗博物馆的特性

  省非遗仙游竹雕作品《喜不自禁》 王新明作 光明日报记者李韵摄/光明图片

  必备的历史经典

  博物馆是用藏品说话的,博物馆里,非遗必须用藏品来证明。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性质决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的收藏不同于传统博物馆。它的收藏分为两部分,包括非物质部分,如口传内容、习俗、表演艺术、技能、知识等。,这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体;还有物质部分,如相关工具、器皿、工艺作品、文化场所等。,这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载体,具有见证意义。对博物馆而言,这两个部分就像车的双轮,鸟的翅膀,同样重要,不可偏倚。对博物馆而言,这两个部分就像车的双轮,鸟的翅膀,同样重要,不可偏倚。

  非物质收藏品的收藏和展示是博物馆的一项全新工作,下面将详细讨论。

  非物质博物馆物质收藏有其自身的特点。由于过去的博物馆很少涉及民间文化,大多数民间物品(俗称民间文物)的收藏都没有形成系列,也没有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收藏的收藏进行分类,更没有断代标准。因此,对新建的非遗博物馆而言,必须建立馆藏原则。例如:藏品必须具有一定的时代感,必须具有历史记忆,具有地域特色,具有这个非遗项目的独特特征,具有代表性,并且不能是仿制品。古老的藏品直接反映了非遗史的悠久历史。

  博物馆的收藏不是基于材料的价值,而是基于它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如果极其罕见,甚至是世界上唯一的,那就是“镇馆之宝”。比如王老赏早期的一朵窗花,张明山的泥像,民国初年京剧大师的录音原件,都是非金非玉,但却是最早的历史见证。这一历史经典代表了历史的最高水平,一定是博物馆追求的最高收藏目标。这个问题,也可以称为“非遗博物馆的价值观”。

  然而,由于民间文化在历史上从未受到重视,作品也没有被收藏,很难流传下来,导致许多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源头空无一物,只有美丽而空洞的传说,没有真实的东西可以证明。许多非遗博物馆对缺乏经典历史作品感到尴尬。正因如此,深入挖掘、搜寻历史经典和文化遗产,是非遗博物馆永远保持热情的工作。这当然需要认识文化和审美的能力。

非遗博物馆的特性

  全国非遗顾绣作品《群鱼戏藻挂屏》 钱月芳作 光明日报记者李韵摄/光明图片

  突出地域特色

  非遗产是一种地域文化,区域性是其最重要的特征。地域特征是一个地方的文化优势。地域特征是一个地方的文化优势。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视为自身文化的代表、象征,甚至是一种象征。为了展示自己独特的文化,世界上大多数非遗博物馆都建在非遗的地方。

  一个地方——从一个村庄、一个乡镇到一个城市、一个地区、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都有一些不同类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民间艺术、地方戏剧、带有地方口音的民歌,或者用自己的地方材料和家庭技能制作的生活用品...它们最能体现这片土地独特的精神个性、人文气质和审美偏好。一地的地域特色常常不体现在精英文化上,而是体现在民间文化上。例如绍兴文化的特色并非直接体现在鲁迅身上,而是在绍剧、梁祝传说、黄酒、水乡社戏中明显体现。假如一个地方的非遗保护和传承不好,大部分都消失了,那么这个地方的文化形象就会变得模糊。因此,非遗博物馆不仅要保存好非遗博物馆,而且要充分展示其地域特色。

  地域性的非遗产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第一,来自一方的水土。长期以来,人们一代又一代地生活在自己的家里。因为交通不便,生活封闭,反而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风景、气候、风俗、物产互不相同,民间传说、曲调、色彩、韵味必然不同。格萨尔、玛纳斯、亚鲁王都充满了自己的地域气质。侗族歌曲、川江歌曲、嘉善田歌、蒙古歌曲因风景不同而有不同的口音。“南桃”(桃花坞)和“北柳”(杨柳青)不是展现了两个年画之乡的魅力吗?独一无二的景观造就了独一无二的文化,多样的自然环境养育了多样的文化,这在中国非遗中尤为明显,地域分布广泛。它是非遗博物馆不可忽视的内容。

  第二,人文来自一个地方。文化是一个整体,在一个地区。从方言、俚语、信仰、习俗、建筑、服装,到传说、饮食、娱乐、娱乐、手艺,甚至器皿等。,虽然不同,但它们相互关联,具有共同的特点,反映了这里人们的共同喜好、气质、心理和审美,展现了这里的人文特征甚至面貌。民间文化是一种共同的文化。在形成过程中,一个地区不同类型的非遗相互影响,其结果是文化上呈现出同样的“血型”。因此,博物馆不仅展示了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还展示了这里其他类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强调了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和共性,强调了它们共同的精神个性和审美偏好,从而使地域文化特征更加充实、充实和生动。

  从地域上讲,每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有自己的地方特色,但需要通过研究来理解和总结,这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需要深入要求的工作。

非遗博物馆的特性

  明代观音“何朝宗印”是国家级非遗德化瓷烧制技术的经典作品。光明日报记者李韵摄/光明图片

  生态传承是核心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活态遗产,一旦活态停止,非物质文化遗产就会消亡。活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这类非遗仍在使用,二是技能仍在继承。生态学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核心,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核心,必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展示的重要内容。

  表演技巧包括表演技巧和工艺技巧,展现了传承人的才华和技巧,是非遗的独特性、创造力和文化价值的主要体现。因此,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中,必须突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代相传的技能、完整有序的流程、传统的仪式和法语,以及真实的器皿和工具材料。必须严格、完整、真实地展示内容。

  技术体现在继承人身上。当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动态展示这一技能时,可以通过培训的真人或视频进行展示。录像是非遗博物馆保存和展示非遗的主要手段之一。要特别强调的是,博物馆使用视频收集和展示的传承人技能,必须是这个地方特有的、有序的传承技能。在录制视频之前,我们应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承人进行深入的研究,确认这项技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技能”,并确认这项技能的关键技能和技能。此外,还要保证音像录制技术的专业性。唯有高质量的音频和视频才能准确地记录遗产,并在展览中完美地展示遗产。

  传承是非遗的重中之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记忆承载在传承人身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技能体现在传承人身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也是以传承人为载体。以传承人为展览主角,是非遗博物馆展示的特色。

  继承人的内容分为两部分:一是历史部分,主要是指传承人的史料和传承谱系。传承人的传承谱系必须经过严格的调查、整理和研究;传承人的历史需要历史见证。第二,在当代部分,当代代表性传人的数据也是收集和保存的重点。因为历史上音像录制技术出现较晚,民间文化传人更是迟迟没有进入摄影与摄像的视野,相关影像资料极为匮乏。因此,“抢救”拍摄,收集健在老一辈传承人的资料就显得更为重要。

  需要注意的是,在数据收集方面,传承人口述史的一般方法基本上是对历史口述史的一种调查方法——即在录音采访后整理文字,但这种古老的方法已经不能满足非遗传传承人调查的需要。传承人口述史调查应打破已固化的录音访谈和文字整理方法,引入视觉人类学方法。与文字相比,影像记录更直接、更直观、更有见证意义、更不可或缺的是对传承人及其技能的调查。在调查内容上,要将人类调查融入传承人调查,从过去重点关注传承人的历史、家庭、职业历史和技能,扩展到文化环境、生活习俗和个人生活史,为认知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更多的视角和资源。只有通过这种多维度、深度、准确的调查和记录获得的信息,博物馆才能在展览中展示更多的手段,从而使展览更加充分和迷人。

非遗博物馆的特性

展厅一角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 光明日报记者李韵摄/光明图片

  当前进行的特征是特征。

  一般认为博物馆所展示的都是过去,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不是,它必须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不仅告诉人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去,而且必须展示今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的另一个重要特征。

  今天,除了活态传承和传承之外,还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实状态、存在方式和时代变化,以及与当代社会和当代人生活的关系。

  所谓今天,除了活态传承和传承之外,还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实状态、存在方式和时代变化,以及与当代社会和当代人生活的关系。此外,新的非遗传传承渠道、新的受众群体、新的创新表现、新的非遗产保护方式等。也是需要展示的内容。也就是说,在进行过程中要从非遗的角度来观察现状,以显示传统的魅力、活力和活力。

  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需要两种机制:一种是信息获取机制,类似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中心,可以密切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当下,具备全面获取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的渠道和能力。第二,研究机制可以通过分析和研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阶段性发展和变化进行文化判断和价值判断;还需要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和发展状态。通过这种方式,非遗博物馆可以全面、完整、充分、真实地展示非遗博物馆。

  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是新时代博物馆事业中出现的新事物,在类型上是一个全新的博物馆。具有深远的意义,重要的功能,不同的性质,独立科学的构成,需要在展藏中进行创造性的应对。非遗博物馆的特点取决于非遗博物馆的性质。没有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的特点,很难建立一个真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为此,我们迫切需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的理论建设,以清晰的科学理论帮助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从业人员在认知高度和深度上提高自己,同时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的专业要求和专业标准,促使中华大地上方兴未艾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以科学的知识、完整的收藏、充分的展示、准确生动的解释和迷人的推广。为了使非遗产事业的繁荣和国家文化的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非遗博物馆的特性

  国家非遗北京玉雕作品《嵌金丝宁心静品玉壶春薄胎壶》 杨根连作 光明日报记者李韵摄/光明图片

  2024年2月18日,光明日报 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