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欧美集体放弃电动汽车?
在新能源时代,中国汽车公司似乎获得了绝对的话语权,许多欧美汽车公司纷纷跟随中国汽车公司的脚步,进入电气化浪潮。
然而,近日,奔驰集团宣布,将对2030年既定的全电动目标进行调整,并决定在未来十年继续专注于燃油汽车的研发和生产。 巧合的是,宝马、丰田、福特等欧美大型汽车公司都放缓了电动汽车的研发步伐。
在“变脸”的背后,是他们玩不起,还是制裁中国?
01 脸色大变! 外国汽车公司怎么了?
奔驰在2021年设定了一个非常激进的全电动目标:奔驰计划在2025年实现50%的混合动力和纯电动汽车销售,并在2023年实现全电动汽车销售。
但是飞得越高,摔得越惨; 2023年欧洲市场上,电动汽车仅占梅赛德斯-奔驰总销量的11%,而混合动力汽车则占19%。 看起来奔驰并不适合新能源赛道。
因为不合适,那就算了。 据路透社报道,梅赛德斯-奔驰集团首席执行官康林松表示,梅赛德斯-奔驰将不断更新其燃油发动机,并计划在未来十年内继续生产燃油动力汽车。
宝马、福特、丰田等跨国汽车公司在奔驰之前就对电动汽车产生了抵触情绪。
实际上,早在2020年,宝马就闻到了一股危机的味道; 宝马宣布不会开发电动汽车专用平台。 事实证明,宝马的决定是正确的。
虽然奔驰和奥迪在电动汽车平台上投入巨资,但是他们的电动汽车却一直卖不出去,月销量只有三位数。 然而,从油改电的宝马i3、而iX3则取得了不错的成绩,2023年销量甚至接近10万辆。
和奔驰一样,丰田也对电动汽车进行了180度大转弯。 此前,丰田表现积极,提出2030年新能源汽车占75%,2030年共推出30款电动汽车,将雷克萨斯转型为纯电动汽车品牌,并在中国、北美、 2030 年欧洲。一系列转型计划。
但是到了2022年,丰田对电动汽车的态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丰田暂停了电动汽车和电动汽车的生产计划。 丰田汽车负责人丰田章男曾多次批评电动汽车,称电动汽车为“低级产品”,一点也不环保。
不久前,福特还宣布将停止电气化; 除销售不佳外,福特电动汽车的安全问题也是其停止电气化的重要原因; 归根结底,F-150在生产线上自燃的丑闻发生在福特的电动汽车上。
另外,福特在电动汽车上的损失已经达到了40亿美元,2022年的损失已经翻了一番。面临这种困境,福特被迫改变战线,停止电气化,向油电混合靠拢。
就连制造汽车十年的苹果,也陷入了电动汽车的泥潭。
在制造汽车的10年里,苹果的制造路线一直犹豫不决,跳来跳去,高管们也频繁更换。 在欧美汽车公司放弃电动汽车市场之后,苹果也坐不住了。 苹果已烧掉数十亿美元,但仍然一无所获。 这个“浪费金钱,浪费人”的计划只能取消。
02 减缓电气化进程的目的是什么?
第一,从欧美国家的政策来看,电气化已不再是当务之急。
在2030年,英国将原定的燃油车禁售推迟到2035年。欧洲和美国已经退出巴黎协定。 对继续生产燃油汽车,没有所谓的协议限制。 今天,美国拜登政府也将放宽2030年尾气排放减少和电动汽车销售增长的目标。
第二,欧美汽车巨头在电动汽车领域投入过多,远远大于他们的收入和回报。 举例来说,福特汽车2023年的财务报告显示,其电动汽车业务损失仍然高达47亿美元。
造成成本高的原因有很多。 例如,电动汽车的研发、生产、销售投入较大; 电动汽车电池、电机、电子控制等核心部件供应链和产能不足,导致成本居高不下。 上升等。
此外,从市场的角度来看,欧美人对电动汽车的需求并不高。
由于地理环境、贸易便利等因素,美国人常常需要长途驾驶。 举例来说,华盛顿州西海岸司机平均每月行驶里程超过380公里; 而且在美国人口最少的怀俄明州,司机每个月的里程是五倍多。
此外,美国电动汽车基础设施不完善,充电不方便。 根据美联社的一项调查,近8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不购买电动汽车的主要原因是当地缺乏充电设施。 这一问题在美国农村、郊区和城市地区非常普遍。
所以,人们自然不会选择电动汽车,因为他们担心续航里程。
“电比油更贵”也是欧洲人担心的原因之一。 在俄乌战争中,欧洲的能源结构完全偏离了原计划。 那时从俄罗斯进口大量廉价天然气用于发电,不但关闭了煤电厂,而且关闭了很多核电厂。 无廉价天然气,发电成本大幅上升,电动汽车价格也相应上涨。
但是事实上,从电动汽车的生命周期来看,电动汽车并不环保。
尽管电动车不烧油,但给消费者的直观印象是环保,不烧油。 但是很明显,这种简单的逻辑经不起推敲。
火力发电实际上是中国最常见的发电方式。 火力发电通常会产生大量的碳排放。
无论能源环境是否环保,考虑到电动汽车的生命周期,我们都会发现,电动汽车最大的污染源实际上来自于电动汽车的制造过程。
根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汽车低碳行动计划报告(2021)》,2020年,我国乘用车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约为6.7亿吨CO2e(吨碳二氧化碳当量),不包括燃料循环。 占比74%。 剩下的近1.7亿吨碳排放主要来自于上游产业链的制造和运输。
而且不可否认的是,一旦电动汽车使用的铅酸电池或锂电池被丢弃,如果管理不当,很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实际上,我国目前还没有完善的电动汽车锂电池回收工艺。
解决方案。
钴酸锂正极材料价格因钴金属供应有限而飙升,回收废旧电池绝对是有利可图的。 所以,这一行业诞生了许多非法企业,大量的电池落入他们手中,造成了难以监管的污染问题。
03中国汽车公司有可能成为攻击目标?
中国新能源汽车公司也因为欧洲汽车公司的退出而感到压力。 这种情况让人想起以前发达国家封锁日本氢能的事件。 在日本,中国电动汽车会走后尘吗?
由于土壤面积小,化石能源极度短缺,日本对石油和液化天然气非常感兴趣。(LNG)与煤的对外依存分别为99.7%、97.5%和99.3%。 几乎完全依赖进口。 当国际石油供应出现问题时,日本社会的发展将会停滞不前。 由于日本水电、地热能等清洁能源的发展空间非常有限,福岛核电站事故后核电发电量直线下降,日本只能保留氢能。
根据不完全统计,从2011年到2022年,日本申请了34624项氢能相关专利,占全球总量的60%以上,在许多关键技术上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官方预测,到2030年,日本氢的商业消费将达到每年30万吨,到2040年,燃料电池汽车将全面普及。
日本氢能开发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但是其它国家却十分眼红,所以封锁了日本的氢能技术,没有跟进氢能。 国内市场很小的日本。 要发展氢能,必须依靠海外市场。 但是海外国家的封锁,却不能形成良性闭环。 所以,日本氢能汽车只能继续面临成本高、生产、储存、运输困难等问题,不能大规模推广。
中国新能源汽车是否会被打败,如果欧洲、日本、韩国也孤立中国新能源汽车?
与日本不同,中国的情况。 由于日本市场太小,资源匮乏,没有海外市场的推动,日本企业无法凭借自身实力形成良性的产业闭环。 但是中国市场巨大,人口众多,产业链成熟,也能带动整个行业,形成良性的内循环。
但是,这只是一个临时措施。 中国的电动车是否完全安全?
对汽车行业而言,未来中国电动汽车企业可能会因贸易壁垒而失去最关心的国际化机遇。
这也意味着,2018年前后的一轮产能扩张和过去十年新能源汽车产能建设导致的汽车产能过剩,越来越难像家电一样走出去解决。
若产能不能顺利消化,国内市场将继续处于无利甚至亏损的经营状态。 想象一下,中国汽车业的整体利润在下降,而丰田、奔驰、宝马等企业的利润却在上升,资本也在撤离。 所以,从长远来看,中国汽车企业的竞争力是上升还是下降?
看起来只有两个结果。 过剩产能将在2024年硬着陆,今明两年必须淘汰大量薄弱产能。 另外一个是非主流国际市场出口量的巨大突破。 这个很难。
似乎“淘汰燃油车”这一说法还为时过早。 胜利还是死亡? 在中国,电动汽车企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来源于互联网搜集,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