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槛提高了,特斯拉跟随比亚迪降价,利润率最高的理想是什么?
春节过后,比亚迪率先推出了多个“王炸”,掀起了新能源汽车降价的浪潮。 重点是“电比油低”的战略。 并致力于低端市场,覆盖近7-15万个紧凑型车型。 在其它新能源汽车制造商仍在观望和权衡的情况下,特斯拉率先跟进,两大巨头在价格战上首次发生碰撞。 随后,一些汽车公司也开始跟进,价格战逐渐成为“竞争第一”的趋势。
1、2024年汽车市场降价会不会成为主旋律?
三月份的第一天,比亚迪、特斯拉推出了新一轮“降价”。 比亚迪在此前降价的基础上,再次推出了降价车型。 三月一日,比亚迪推出了比亚迪宋ProDM-i荣耀版,起价10.98万元。 又一款“荣耀版”车型加入了降价浪潮。 之前的降价,曾经被网友戏称比亚迪要在燃油车上翻桌子。 这次又跟进了。 有些网民调侃道:“其他厂商看到“荣耀”二字就一头雾水”!
也许是为了标杆比亚迪,也许是巧合,在比亚迪降价的同时,特斯拉也在同一天宣布了Model。 Y型号三大优惠:限时车险8000元补贴,限时车辆2000元,限时车辆2000元,限时车辆低息融资现有车辆。 据悉,各种折扣加起来之后,3月底前提货新款Model。 Y最高折扣接近35,000元。
很明显,特斯拉这次也下了很大功夫。 实际上,除了比亚迪和特斯拉之外,哪吒、零跑车、上汽大众、凯迪拉克等车企也加入了价格战。 新一轮汽车价格战来势汹汹,市场也随之动荡。 这一轮的价格战只是来势更加激烈。
除了比亚在不到一个月内两次降价外,我们还注意到特斯拉在三个月内三次降价。 一月十二日,特斯拉中国官网更新,调整Model 3/Y后轮驱动版和长续航版价格,降价幅度为6500元至15500元。 经调整,售价为24.59万元,Model Y的起价是25.89万元。
二月一日,特斯拉正式宣布降价不到一个月,再次宣布限时折扣。 根据特斯拉官方微博,如果您订购任何Model, 3/Y/S3月底前交付的/X车型,年费可以低至2.5%。 订购指定版Model订购 Y,也就是8000元的现金。 宽慰。 特斯拉在短短三个月内已三次调整价格或优惠措施。
2、汽车市场的价格永远是王道。
领先的汽车公司纷纷进行价格调整或各种优惠措施。 可说,这是对当前市场的准确把握,特别是对价格敏感度高的用户的集中反馈。 价格是当前市场推动用户购买的最大因素之一。 特别是电比油便宜时,会大大促进电动汽车的普及和销售。 纯电动汽车或插电式混合动力增程式汽车销量的增加表明,用户的选择是跟随汽车公司。 价格在不断变化。
所以,打价格牌永远不会太过分。 比亚迪和特斯拉都知道这一点。 若要增加销售额,以量换价是最明智的选择。 而且最后被打倒的是谁? 这取决于容量变化能带来多大的鲶鱼效应。 有些汽车公司拥有较高的技术能力和利润率,而另一些汽车公司则具有较大的销售支持和成本控制优势。 在相互拉扯的过程中,他们不断地展示自己的优势。 能力和市场影响力。
此外,当这一想法持续下去时,用户的选择也会不自觉地产生偏差,从而导致市场销售额的增加和市场份额的变化。 新能源汽车除了车辆本身的利润支持外,还有更多的延伸服务,也是未来布局的先行卡空间。 归根结底,智能驾驶的不断进步需要用户数量的支持。 当Sora推出时,市场也认为这也将极大地促进自动驾驶市场的发展。 是否会有更多的厂商拥有更多的多用户基础,在未来的数据统计和大模型训练中有更多的机会?
比亚迪和特斯拉已经成为卡壳价格战的首选,市场也在关注。 理想汽车作为最早走出困境的新造车企业,现在利润最高。 也就是说,未来的理想汽车实际上还有降价的空间。 也不小。 在2024年春季理想汽车上市发布会上,MEGA售价55.98万元,将成为销售额超过50万元的第一款车型。 这辆车未来的价格将如何演变? 不妨拭目以待。
3、新能源汽车将在2024年占据什么主导地位?
对于特斯拉连续降价,一些机构认为,在供应链方面,上游锂资源成本和加工成本的降低为特斯拉提供了更大的降价空间,也缓解了特斯拉整个行业的成本控制能力。 降价压力。 然而,持续降价将进一步降低特斯拉的利润率。 实际上,特斯拉今年在资本市场的表现并不理想。 在一定程度上,资本市场对特斯拉利润率下降表示不满。 所以对于它的未来预期并不乐观,它的股价已经被抛售并投入研究。 组织减少了期望,感到非常无助。
现在,特斯拉继续进行价格调整和挑战。 另一方面,也希望向资本市场展示其销售增长潜力和预期。 另外一方面,它也希望在中国市场上与中国汽车制造力量竞争。 在竞争者开始争夺价格的时候,特斯拉自然也不甘示弱。 因此,利润损失更大。 超过特斯拉的理想汽车利润率也是后者不断调整价格造成的。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比亚迪和特斯拉的降价,许多汽车公司都在跟进。 比亚迪、长安启源、哪吒、上汽通用五菱等新能源品牌于2024年2月宣布降价。 另一方面,这是由于碳酸锂等产品价格下降,导致电池成本下降。 另外一方面,也是因为汽车公司之间的竞争加剧。 根据市场判断,由于规模的增加和锂价格的下降,电动汽车的固定成本被稀释,汽车产品仍然有降价的空间,这意味着价格战将继续。
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2月29日,国内电池级碳酸锂平均价格为9.95万元/吨,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70%以上。 数据显示,锂电池行业的核心原料碳酸锂价格已经接近底部。 碳酸锂价格在2023年累计下跌82%,目前碳酸锂价格已经下跌到2021年初的水平,预计到2024年,随着需求的增长,碳酸锂价格将企稳反弹。
由于价格战的刺激,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出货量和比例也发生了变化。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1月份全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为78.7万辆和72.9万辆,同比增长85.3%和78.8%,市场份额为29.9% 。 由于汽车价格持续下跌,一些合资企业可能面临生存压力。 归根结底,他们自身的生产能力跟不上龙头企业,不降价就卖不出去。 降价意味着亏本赚钱,利润无从谈起。 。 今天的降价已经进入了群体性事件的踩踏状态,每个人都争相安全退出,不顾合理的利润,不顾未来的发展。 唯有当这波恐慌降价潮过去后,那些幸存下来的人才有时间喘口气。 然而,在这波降价之后,价格体系可能不会回到过去的状态。 微利经营可能成为常态,即使是微利也无法维持的厂商也会逐步被淘汰。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来源于互联网搜集,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删除。